洪都拉斯是世界第六大咖啡生產國,但近年來,惡劣的天氣和不斷惡化的經濟狀況導致眾多咖農放棄咖啡莊園而逃往北部。僅在2019年,洪都拉斯的咖啡生產用地就減少了5%,即19,000公頃。
中美洲國家的咖啡莊園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因為溫度和降水的微小變化會對產量和盈利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國際保護組織的Raina Lang表示,“阿拉比卡咖啡需要18至21°C的低溫和非常特殊的降雨,但隨著溫度的升高,咖啡的生長區(qū)域變得越來越有限。”
根據一些數據估計,溫度和降水的變化可能導致到2050年中美洲可種植咖啡的土地減少38%至89%。據Lang稱,洪都拉斯的潛在損失可能達到50%。
哥倫比亞的情況也很嚴重,那里不可預測的天氣已導致該國估計有500,000小農中的許多人倒閉。根據全國咖啡生產者聯合會(Fedecafé)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至2019年之間,哥倫比亞損失了近100,000英畝(40,468.56公頃)咖啡種植園,相當于該國總咖啡種植園的4%以上。
除了氣候變化外,拉丁美洲的咖農還面臨著供過于求和國際價格低廉的困境。
2018年,占全球咖啡生產和出口約三分之一的巴西生產了創(chuàng)紀錄的6200萬袋。這極大地增加了全球供應,并使國際咖啡期貨價格跌至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19年巴西在世界咖啡出口中的份額從29%增至32%。預計到2020年將再次上升。
巴西近年來的產量豐富以及貨幣疲軟,進一步削弱了其他地區(qū)的競爭力。大幅降低的價格意味著中美洲農民無法負擔其成本(估計比巴西農民高出30%),因為他們的業(yè)務規(guī)模較小,并且專注于優(yōu)質品種。
小型生產者
私營部門和非營利組織都試圖幫助小型咖啡農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充滿挑戰(zhàn)的經濟前景。
星巴克(Starbucks)購買全球咖啡產量的3%,該公司通過直接付款給當地咖農的方式來支持墨西哥,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和危地馬拉的8,000多名農民。
這些付款旨在減輕國際價格低廉的影響,并確保農民能夠繼續(xù)經營。除了直接付款外,該公司還開展培訓和知識共享計劃,以幫助農民適應氣候變化。
《時代周刊》援引星巴克前首席執(zhí)行官霍華德·舒爾茨的話說:“毫無疑問,氣候變化將在影響咖啡質量和完整性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另一個主要的咖啡購買者Keurig Green Mountain是JAB控股公司(也擁有Peet's Coffee,Caribou Coffee和Krispy Kreme的子公司)的一部分,該公司還開展了另一個計劃,對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的農民進行培訓,以解決其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關鍵詞:洪都拉斯咖啡
飲品界——數據,資訊,交易,金融,全球視野
1201 49